Product Display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证券时报电子报实时通过手机APP、网站免费阅读重大财经新闻资讯及上市公司公告

来源:火狐sports最新登录网站入口网站    发布时间:2024-03-01 02:25:31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1年年度报告的信息公开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3、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1年年度报告的信息公开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3、访谈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专员及公司年报审计会计师,了解公司闲置资产认定标准及闲置原因, 获取公司固定资产闲置明细表;

  4、访谈公司有关人员及年报审计会计师,了解公司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及依据, 获取固定资产减值计算表进行复核;

  9、对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会计政策做评估,获取存货库龄表和存货跌价计算表,查看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过程,选取样本对可变现净值的计算过程做复核,重新测算存货跌价准备,核查公司存货跌价计提的充分性。

  1、公司部分主要生产线产能利用率较低,主要系产销量下降及产线调整导致,主要产线、闲置固定资产认定标准与公司实际产能利用情况相匹配,公司固定资产减值计提充分;

  年报披露,公司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50,080.63万元,占总资产的21.39%;应收账款前五名期末余额42,348.86万元,占全部应收账的84.55%。

  请公司:(1)说明公司本期对主要客户的信用政策及结算方式是否发生明显的变化;(2)补充披露本期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的信用政策、结算方式、账龄、期后回款情况及未及时回款的原因;(3)结合主要欠款方的业绩经营情况,说明大额应收账款是不是真的存在没办法回收的风险、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二、补充披露本期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的信用政策、结算方式、账龄、期后回款情况及未及时回款的原因

  1、玉柴、恒和的期末应收账款多来源于第四季度出售的收益的增加,账龄多为0-6月,恒和期后已回款77.87%;玉柴为按开票挂账开始算账期,信用期为N+3,且存在一段时间延迟,玉柴期末余额中其中4季度挂账1.17亿元,期后已回款11,685.76万元,已回款比例约为67.92%;

  2、上柴(上海新动力)原计划于2022年1季度回款,因上柴(上海新动力)自身销量不达预期,双方基于未来长期合作的考虑商定延期收付款,经与客户协商预计在二季度回款,由于目前上海疫情原因,上柴未能复工复产,公司正积极催收该部分应收账款。上柴(上海新动力)为上市公司(动力新科SH.600841),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上柴(上海新动力)已于2022年3月公布年度报告,根据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其年末货币资金余额为62.91亿,资产负债率为59.71%,较上年56.37%仅略有增加,难以偿还应收账款的违约风险较低;

  3、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橡塑件有限公司年末2,600万元,期后已回款1,300万元,已回款51.21%。

  三、结合主要欠款方的业绩经营情况,说明大额应收账款是不是真的存在没办法回收的风险、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公司期末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是在组合的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公司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情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公司对客户的销售收款政策基本采用2-6个月的账期。公司的客户群体以各大发动机厂、整车厂为主,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及信用状况良好,公司历史上未出现主要客户的大额呆账、坏账情形,回款情况良好,应收账款发生预期信用损失的可能性较低,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充分。

  2、公司主要欠款客户多为有名的公司或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应收账款违约风险较低,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充分。

  年报披露,公司募投项目新型催化剂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园区项目拟投入资金45,361.80万元,期末完成进度23.54%,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2年11月。汽车后处理装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项目、国六b及以上排放标准催化剂研发能力建设项目分别拟投入资金25,576.33万元、16,090.18万元,期末完成进度分别为11.48%、9.31%,状态日期为2023年11月。

  请公司:(1)说明上述募投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项目按期完成是不是真的存在障碍;(2)结合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情况,说明新型催化剂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园区项目和汽车后处理装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项目是否能实现预期投资收益。

  注:截至本回复报告签署日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中含公司自有资金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金额4,425.00万元,该部分金额还未以募集资金进行置换。

  报告期内,公司克服疫情反复带来的工程项目施工、物流运输、员工招聘难等诸多不利影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安排建设周期、多渠道采购设备和原材料等措施,扩能项目进展顺利,研发能力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计划进度推进。截至目前,公司上述募投项目的详细情况如下:

  截至本回复报告签署日,该募投项目建筑工程累积已完成进度产值4,291.04万元,累积完成进度为50.55%;设备购置累积已完成采购金额7,209.36万元,累积完成进度为36.19%,预计2022年6月开始安装调试。该募投项目预计2022年11月达到可使用状态。

  截至本回复报告签署日,该募投项目建筑工程累积已完成进度产值490.26万元,累积完成进度为5.81%;设备购置尚未开始。该募投项目受2022年长春新冠疫情的影响,按照长春市《关于逐步加强工地疫情防控的通知》和《长春市建筑施工工地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工作方案》规定,该募投项目建筑工程自3月26日开始停工,截至本回复报告签署日暂未复工。后续公司将严格按照政府指导,有序推进募投项目的复工复产工作,加快募投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募投项目按照计划完成。

  该募投项目主要工作为新研发大楼建设和研发设备采购。新研发大楼建设还未开始施工,主要系既定计划为待成都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项目建设完毕后,完成主要设备的搬迁并拆除现有1#厂房,在原址上建设新研发大楼。研发设备采购工作在正常进行,目前累积已完成采购设备金额为1,507.37万元,累积完成进度为19.88%。

  按照上述募投项目目前实际建设情况,尚不存在延期的风险。公司将重视上述募投项目的后续进展,若发生延期情形,公司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

  二、结合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情况,说明新型催化剂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园区项目和汽车后处理装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项目是否能实现预期投资收益。

  自2021年起,我国商用车市场销量持续走低。从需求端来看,由于各地疫情防控,物流运输业形成车多货少的市场格局,公路运价持续低位,商用车购买需求持续不振;从供给端来看,疫情持续发酵与贸易战等因素造成汽车芯片供应短缺,主机厂商的停工、停产问题异常突出。此外,新冠疫情反弹、俄乌战争等事件导致天然气价格持续波动,进一步对天然气重卡的销售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具体分析详见本回复报告之“一、关于业务经营”之“问题1 关于业绩下滑”。

  公司新型催化剂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园区项目和汽车后处理装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项目预计于2022年11与2023年11月建设完成,并在此后陆续投产。但若上述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于项目投产时仍难以消除,导致届时项目短期内存在没办法实现预期投资收益的风险。

  新型催化剂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园区、汽车后处理装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建设完成后的产能情况如下:

  上述生产项目将于未来1至2年完成建设,经分步投产后释放产能。项目建成后,原有厂区将负责研发、管理相关工作,新建厂区将承接所有生产工作,在公司现在存在产能基础上进行替代与新增。

  公司募投项目主要新增产能集中于柴油车与汽油车相关这类的产品。待项目完全达产、全面替代现有产能后,公司将具备年产55万套柴油车催化剂、100万套汽油车催化剂、10万套天然气催化剂的能力,其对市场总容量的占比如下:

  此外,2022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柴油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市场将新增每年约200万台需要配套催化剂的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因此公司柴油产品线%。

  针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新增产能,公司将从市场、研发、品牌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这次募集资金项目的新增产能消化,详细情况如下:

  目前,公司基于下业的竞争格局和公司资金实力情况,重点布局重型商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并已实现向玉柴、云内、上柴、柳机动力、小康动力等主流发动机厂和重汽、一汽解放、北汽福田等主流整车厂批量供货。随公司技术和产品的优点更广泛地得到认可和公司资金实力的增强,公司正在积极拓展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市场,加大销售网络建设力度,在不断挖掘现有客户多样性需求的同时开拓新的客户,提升经营规模、消化募投项目新增产能。

  公司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动力,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助力生产销售。面对未来市场,公司将积极跟踪行业研发动态和市场信息反馈,在技术革新、应用落地、工艺改进等方面展开更多开发活动。公司将逐步加强研发团队建设、提高研发实力,增强技术壁垒,持续性地加深在底层催化材料和催化剂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出包括高耐久型催化剂、低温高性能催化剂在内的产品,并凭借产品的高技术上的含金量与超高的性价比推动产能消化。

  经过对环保催化材料近17年的长期研发,公司已突破外资催化剂巨头的技术垄断,开发出国六标准尾气处理催化剂,并取得多款型式检验公告,市场知名度慢慢地提高。在此基础上,公司将紧跟国家产业政策与排放法规,积极做出响应各大整车/发动机厂商的的产品需求,加强公司品牌推广,在保证供货稳定性的基础上逐渐增强售后服务意识和技术服务能力,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为产能消化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冠疫情反弹、俄乌战争等事件的影响下,终端市场需求下行导致项目投产短期内存在没办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但长久来看机动车市场对环保催化剂的需求仍然持续存在。公司已从市场、研发、品牌等多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这次募集资金项目的新增产能消化。

  2、实地或视频走访募投项目建设地点,查看相关工程的建设情况、相关设备的采购情况等;

  3、访谈公司管理层及募投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员,了解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以及未来达产后的预期收益情况。

  2、项目投产短期内存在没办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但长久来看机动车市场对环保催化剂的需求仍然持续存在。

  公司于2022年4月28日披露《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子公司暨开展新业务的公告》,拟投资3000万元设立中自科技湖州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与国内高校合作的方式开展固态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开发,相关专利发明人团队由长期从事锂电池领域的研究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请公司:(1)说明与高校合作的具体方式、目前合作进展;(2)说明专利发明人团队的主要人员背景情况、有关人员是否会加入公司任职;(3)说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中,是不是具备从事固态电池行业的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

  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吴孟强教授团队(以下简称“吴教授团队”或“团队”)合作的具体方式为:先由公司购买相关知识产权,待完成知识产权购买后,公司将按注册资本平价转让子公司(子公司已完成核名,设立登记正在进行中)30%的股权给吴教授团队,上述购买的知识产权将免费授权给子公司使用。

  目前公司拟购买知识产权已经资产事务所评估并出具资产评定估计报告,电子科技大学已完成学校知识产权转让全部审批手续,双方知识产权转让协议正在签署中。

  吴孟强,男,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新材料与能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7月、1995年7月分别获成都科技大学分析化学工学学士、四川联合大学物理化学理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材料工程学院快离子导体与器件研究室,一直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教学、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应用工作。2002年3月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晋升副教授,2003年获四川省杰青资助,2003年3月-2004年3月在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学术研究,期间受邀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燃料和能源中心开展规模化储能技术探讨研究,2007年1月-5月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电化学组从事纳米复合储能技术博士后研究,2007月7月在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晋升教授。2010年7月-2013年6月在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挂职,任主任助理,兼任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配套小组副组长。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担任电子科技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工作,2018年至今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国家部委专家、四川省电子学会新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徐自强,男,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研究员。2003年7月、2006年4月和2012年12月在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得电子信息工程工学学士、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工学硕士学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4月留校从事LTCC研发技术和电子器件产品研究开发工作,2015-2016年美国阿肯色大学高密度集成电子中心(HiDEC)从事LTCC访问研究。2016年以来聚焦于电动车辆动力电池和规模化储能电池的设计、关键材料研制与电源系统集成技术探讨研究开发,在高比能、高倍率、高安全的电池技术方面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和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等项目40余项,相关成果在Adv. Sci.(Back Cover)、Adv. Funct. Mater.、IEEE TAP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

  张庶,女,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教授。1998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获化学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有机化学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10月-2006年3月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新能源研究所能源载体研究组任AIST研究员,2006年5月-2010年3月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2010年5月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任副教授。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有机能源化学分子设计与材料化学等研究,包括有机电解液添加剂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低维无机储能材料的研制、能源化学催化剂开发、金属有机络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等研究。近年来主要开展宽温域、全天候、长寿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下一代低成本锂电电极材料、新能源储能工程化技术探讨研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项。2006年获上海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奖,2020年获创新珠海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周海平,男,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教授。2002年7月、2005年3月和2013年5月分别在三峡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物理学理学学士、物理学理学硕士学位和材料物理博士学位。2013年6月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任副教授。长期从事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溅射成膜、等离子加工技术等研究及应用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近年来聚焦于低温等离子体源开发及能源材料控制生长、下一代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固态电池界面工程等研发技术与应用。主持/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在Adv. Mater.、ACS AMI、Carbon等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撰写英文专著章节2章,授权发明专利6项。

  冯婷婷,女,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教授。2009年07月获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工学学士学位,推免保送到清华大学直博,2014年7月获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任讲师,2017年任副教授。2016-2017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近年来聚焦于固态柔性高比能、高功率储能器件及材料的研究,最重要的包含高比能超级电容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柔性可穿戴储能器件等的设计、材料技术、器件封装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项目、横向项目等10余项,在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

  方梓烜,男,电子科技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博士后研究员。2013年7月获得四川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12月获微电子学与固体工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无机非金属氧化物功能陶瓷设计、配方与工艺技术探讨研究,近年来聚焦于介质陶瓷超低本征损耗机制、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及固态电池界面调控技术探讨研究,主持或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GF科工局军品配套项目等8项,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 Lett.、J. Am. Ceram. Soc、Chem. Mater.、Acta Mater.、ACS AMI、CEJ、J. Eur. Ceram. Soc.等行业高影响力期刊上,其中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7篇(中科院JCR一区6篇,二区11篇,4篇ESI高被引),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伯克利联培期间参与发表Nature正刊论文1篇。

  三、说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中,是不是具备从事固态电池行业的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中,目前无具备从事固态电池行业的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人员。针对固态电池业务,公司已成了专门的项目组,完成了内部立项审批,项目组共32人(公司22人、电子科技大学1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7人、副教授5人、教授5人。同时,公司正加大对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核心人才的社会招聘力度,目前已到岗1名,预计年底前到位十余名。吴教授团队也将利用其在行业内的声望和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才教育培训优势,为公司推荐行业内经验比较丰富的从业人员以及其团队优秀硕博士研究生,进一步充实公司在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发实力。

  1、公司与高校的合作模式主要为由公司及吴教授团队双方一同持股从事研发工作的子公司,目前合作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2、目前公司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中暂不具备从事固态电池专业背景及从业经历的人员,公司拟通过加大招聘力度,吸纳相关人才。

  公司披露,公司目前正在购买开展固态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研发所需的核心知识产权,子公司成立后将在湖州建立固态电池中试线)说明拟购买知识产权的具体明细、购买价格及定价依据、产权权属是否清晰;(2)结合研发产品的具体参数,说明拟购买知识产权的技术水平有没有先进性;(3)说明公司在固态电池业务上的技术储备、前期研发投入和研发进展情况;(4)说明固态电池业务与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在技术路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相关性,相关业务与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是否明显存在协同性。

  针对上述公司拟购买知识产权,电子科技大学委托四川德正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其市场价值做评估。2022年2月28日,四川德正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电子科技大学拟对外转让非货币性资产涉及的10项发明专利市场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定估计报告》(川德正评报告字【2022】0205号),采用收益法的评估结论为“经评定估算,在评估基准日2022年1月30日满足本报告的假设和限制条件下,电子科技大学委托评估的10项发明专利权市场价值评估结果为1,462.34万元”,资产评定估计结果表如下:

  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及考虑以上描述的专利对公司未来研究方向及经营业务的推动作用,经双方友好协商,公司以15,035,000元溢价收购以上描述的专利所有权。以上描述的专利知识产权权属清晰,电子科技大学确认以上描述的专利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吴教授团队目前已经突破了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关键制备工艺,采用固相合成法实现了无机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制备,并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参数,获得不同粒径的高致密度高电导率无机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具备小批量制备能力。

  吴教授团队正在开发高安全、高比能全固态电池中复合电极技术,进行电极/固体电解质界面稳定化及无机/有机原位固化体系开发及金属锂负极界面调控技术研究。

  吴教授团队目前已储备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达240Wh/kg,循环寿命大于600 次,高倍率型(2C)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大于90%的全固态核心研发技术能力。团队技术水平与行业领先水平基本相当。

  除上述公司拟购买高校固态电池相关知识产权外,公司前期在固态电池业务上无技术储备和研发投入。

  四、说明固态电池业务与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在技术路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相关性,相关业务与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是否明显存在协同性。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有机液态电解液,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池安全性问题,大幅度提升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是电动汽车和规模化储能最佳的化学电源,是实现“双碳”战略和电动中国战略的关键支撑技术。全固态锂电池研究主要技术路径包括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路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路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路径等,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路径有高化学稳定性、高机械强度、高电化学氧化电压等性能,公司选择的技术路径为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路线,与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氧化物材料研发和生产经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项目充分的利用公司在SOFC氧化物陶瓷现有研究基础,特别是在配料、流延、烧结等关键技术和工艺环节上进行创新,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氧化物陶瓷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核心技术,两个方向协同发展,并在核心技术上互为支撑。公司现在存在X射线衍射分析仪器(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SEM-EDS)、热重分析仪器(TG)、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固态电池开发需要的表征核心设备均可共享使用,单位现在有设备如反应釜、真空干燥设备、高温焙烧炉、流延机等关键设备可应用于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发中试。

  公司在汽车催化剂批量化生产、控制方面已形成较高水准的质量体系,已经过ISO/IATF16949体系认证,整个制造系统已达到MES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控制阶段,其中浆料制备、精准涂覆、烘干、烧结等生产环节与固态电解质材料制备工艺较为吻合,以上生产经验和管理体系应用于固态电解质中试生产可大幅度加速固态电解质产业化进程。

  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之一是动力电池,优势为高安全、高比能、长寿命。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是汽车尾气催化剂,在配套汽车开发及客户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汽车客户的真实需求有深刻理解。公司现在存在主要客户如长安汽车、上汽、一汽、广汽等整车厂均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并着力加速(半)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化。这也为公司开发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工艺和产品提供了精准市场引导,有望进一步加快研发步伐,推进商业应用。

  综上,单位现在有业务与固态电池业务在技术路径选择、关键研发材料、部分研发设备、部分生产的基本工艺和下游销售客户等环节具有一定的产业协同性。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近年来发展迅速。公司对固态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的开发,是公司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完成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全面布局的必要举措。

  1、访谈公司有关人员,了解公司固态电池项目相关情况,了解固态电池与尾气处理催化剂、氢能源催化剂及SOFC在各环节的相关性,以及与公司主要营业业务的协同性;

  6、获取产权权属研发团队关于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的最新进展情况、关键技术指标等情况。

  1、公司购买相关知识产权价值已经评估,购买价格有相应定价依据,产权权属清晰;

  2、根据研发团队提供的相关研发产品参数数据,公司拟购买知识产权具有先进性;

  3、除固态电池研发项目外,公司目前在固态电池领域暂无其他技术储备及研发投入;

  4、固态电池业务与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在技术路径选择、关键研发材料、部分研发设备、部分生产的基本工艺和下游销售客户等环节具有一定的产业协同性。

上一篇:美孚天猫开旗舰店了。 下一篇:庆阳甲级化工工程咨询资质公司
关闭 火狐sports最新登录网站入口网站